《在生死之间写一篇论文》
我们活在一个已知结论的世界,当然有人会争论或者死亡背后不是完结,亦可能存在在不同维度的世界。就如村上春树所说:死不是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另一部分永存。但对于大部分的你我,终点时而实在,时而紧迫,如果静下来细想,彼岸似乎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方向。
如果死作为一个结论存在,我们将会用生去作论述。但当一篇论文已知结论,前面的研究和讨论还有多重要?回想学生时代时面对论文死线的焦虑,似乎人生也差不多。但转念一想,如果是否能完成不是问题,结论都不会有异,正如你我与伟人拿破崙只会殊途同归,那麽令人焦虑的还剩下什麽。
人生这一篇论文,或长或短,或多或寡,可借鉴前人,可另闢蹊径。或许我们在乎的是论证过程是否辉煌,符合世人的期望,为后人所回味。正如现代人拜读大师们的着作,世上似乎也有默默形成的评判论文的标准。一段人生所留下的影响大部分有限,但也有流传甚广的「理论框架」和公认的「成功」范文。令我们焦虑压抑的或许正正是这些「范例」,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彷效,尝试用别人的论文去论证自己的人生。既然结论已定,何不拥抱五花八门的经历,跌宕起伏的情感,在死线之前,任何的论证应该就是意义本身。